科学家首次开发出具有三层结构人工血管(2)
精诚奋斗70余年的吕炳奎,一生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他为政清廉,无求无索,以“道德重无价,人格胜五岳”作为自律的准则,认为“人性、理智、道德、情感、人格,这就是人类文化的内在基础”。他以“医为仁术,医家应有割股之心”而救死扶伤,扶贫济困,济世活人,为弘扬华夏文化,勇于继承祖国医药文化,使之传承永继。吕炳奎高尚的品格和优良作风成为医学界的楷模。
吕炳奎为振兴中医,坚持不懈,呕心沥血,令人感佩,被医学界称为“新中国中医事业奠基人”。当代医学名家纷纷为吕炳奎题词,赞其为中医泰斗、中医干城、中医卫士、医坛魁首,杏林楷模。著名中医学者、原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王雪苔赋诗赞颂吕炳奎道:
传奇身世历沧桑,戎马郎中侠义肠。
领袖医坛扬国粹,一生心血沃岐黄。
人们熟悉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和电影《51号兵站》,剧中主人公的原型,即是本文要颂扬的中医前贤吕炳奎及其领导下的一些战友。吕炳奎(1914—2003),祖籍上海嘉定外冈,少年时代从师于著名中医汪志仁,习儒学医,学业有成,20岁时便独自悬壶行医,济世惠民,屡起沉疴,医名早扬。
抗战英豪历沧桑
年轻时期的吕炳奎忧国忧民,关心国家时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目睹人民的苦难,毅然变卖了家产,用其家资购置了十余支流散在民间的枪械,于1938年初组织了300多人的嘉定外冈抗日游击队,吕炳奎任队长,成为当时上海郊县三支抗日武装之一。
1938年和1939年期间,外冈抗日游击队火烧日军飞机,伏击日军汽艇,协助叶飞部歼灭邓敬烈顽军,在八字桥痛击日寇侵略军。吕炳奎率领的外冈抗日游击队英勇奋战的事迹,强烈震撼了上海大地。
皖南事变后,吕炳奎被奉命赴浙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第三支队队长、浙东三东地区工委书记兼海防大队政委等职。抗战期间新四军采购的大批物资、从江南经上海去延安的干部,大多是由这支部队运送和护送的。海防大队后来发展成为华中海防纵队,是我军最早的海上武装力量,浙东根据地也是全国十九个解放区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领导的苏北海防纵队,曾缴获了敌人一艘坦克登陆艇,成为解放军历史上拥有的第一艘现代舰艇。
吕炳奎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并留下了腿部的残疾。一位热血郎中,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毅然愤起安邦救国,为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医司令授青囊
新中国成立后,吕炳奎重返医林,担任了江苏省卫生厅厅长兼党委书记。他在江苏省率先组建了全国第一所中医院和中医师资进修学校。
1956年,吕炳奎奉命担任中央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嗣后中医司改称中医局,吕炳奎继任局长。他亲自培养了弟子董建华、程莘农、王绵之等医学名家。他倡导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得到毛泽东的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从此,他愈加殚精竭虑,为中医事业奋斗不息,培育了天津医家赵恩俭、郭霭春、阮士怡等优秀医学人才。医学界依然称吕炳奎为“中医司令”。
吕炳奎强调,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不能混为一谈。多年的中西医结合和中
医工作时起时落,极不稳定,发展如此缓慢,其原因之一就是把中医和“西学中”合在一起,其结果从“西学中”医师来说,很多切身问题往往难以解决,同时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之间学术上的矛盾,也很不易解决,既影响了中医的继承发展,又影响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生命科学辟蹊径
吕炳奎遵崇中医学理论,研究人体生命科学,他强调:人体除了五脏六腑的实体的器官外,还有附于各器官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体表上还分布着数百个穴位,这些经脉好似电流,穴位好似电钮,什么症状按那个穴位即可手到病除。这一系列重要的功能系统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内脏功能与体表功能是完全一致的系统功能,针灸学提出的子午流注也是这个原理。
人体的生长发育、精神智慧、健康与疾病、生老病死,都是这些生理功能盛衰的作用。要把人体功能的理论体系和它的具体作用系统掌握起来,广为运用到实际,有可能达到无病健康长寿的境界。吕炳奎治病重视脾肾,善用温阳芳化药。五脏不足先调脾胃,调脾胃先固根本,后天气旺,生化有源,才能培养先天之本肾。胃气一败,百药难施。治病先治人,脾胃是关键。在用药上善用桂枝、附片、藿香、佩兰、白蔻、白术、薏苡仁、通草之类的温阳芳化淡渗药。
文章来源:《机械强度》 网址: http://www.jxqdzzs.cn/qikandaodu/2021/0503/694.html
上一篇:不同设计可注射椎弓根螺钉机械强度力学研究
下一篇:健身没效果的七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