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载银无机抗菌材料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研究(2)
2.2 纳米载银TiO2
纳米TiO2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反射、紫外线吸收屏蔽,以及表面催化活性和广谱杀菌等特性。将其作为抗菌剂,不仅抗菌性好,还具有持久性和安全可靠等特点。但由于TiO2的杀菌作用须借助光照(主要是紫外光),这种特殊的光催化机理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解决该材料的这一缺点,有学者[18]通过在主要成分为纳米TiO2的材料中添加银化合物而制备出了新型复合纳米无机抗菌剂,并经研究发现,这种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极为理想,添加银化合物后改变了材料的颗粒表面性质,并使电子-空穴的简单复合被有效阻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杀菌效率;此外,在纳米TiO2中添加金属银后,还可使其光催化效果得到显著增强,克服了材料在无光照条件下抗菌能力不足的缺点;加上银自身良好的抗菌能力及缓释能力所产生的持久抗菌性,使纳米载银TiO2的抗菌性能更为持久有效。临床研究发现[19],托槽粘结剂中加入的纳米载银TiO2,虽然材料抗菌性受光照限制,仍具有显著抗菌效果,且粘结性未显著降低,表明纳米载银TiO2对粘结剂的改性是可行的。然而,王洪芬等[20]研究发现,TiO2纳米等添加Ag+后,制备的载银TiO2纳米管在可见光照下的抑菌圈均大于暗态下的抑菌圈,表明Ag+的引入并未完全解决TiO2必须借助光照才能发挥杀菌作用的问题,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2.3 纳米载银SiO2
纳米 SiO2是呈絮状的准颗粒球形结构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无毒、无味、无污染等特点。罗梦等[21]将纳米Ag+与SiO2载体相结合,制备出纳米载银SiO2无机抗菌剂,将其掺杂在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涂料中并固化于义齿基托树脂表面,从而使基托获得抗菌性能;结果显示,当掺杂抗菌剂的质量分数为2% 时,可杀灭99% 以上的细菌,且对L929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表明纳米载银SiO2无机抗菌剂不仅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又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Jia H等[22]以纳米SiO2为载体,分别制备载银和载银/锌纳米SiO2抗菌剂,并对两种抗菌剂的结构、表面形貌及抗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锌的存在对于纳米SiO2的载银无明显影响,而且载银/锌纳米SiO2抗菌剂的抗菌性能优于无锌的载银纳米SiO2抗菌剂。提示,纳米载银/锌SiO2无机抗菌剂由于银、锌离子的复配,二者发挥协同抗菌作用,不仅提升了抗菌剂的抗菌性,还克服了银系无机抗菌剂的易变色的问题。
2.4 纳米载银ZnO
纳米载银ZnO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和很低的细胞毒性,在精细化学品和医用方面得到广泛运用。由于ZnO良好的抗菌性能不受光照条件影响,与TiO2等其他抗菌剂材料相比,纳米ZnO更具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23]。为探究纳米载银ZnO对细菌的抑制作用,Montazer 等[24]将其制成涂层后研究显示,ZnO的形貌和尺寸均能影响其抗菌活性,不同形貌的纳米ZnO的抗菌活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研究发现[25],纳米载银 ZnO无机抗菌剂通过释放纳米粒子,以类似于Ag+的杀菌机制来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即纳米载银 ZnO无机抗菌剂释放的Zn2+通过对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的破坏,使细菌生物活性丧失,最终达到杀菌的作用;且Zn2+可在杀灭细菌后游出,持续发挥杀菌作用;此外,纳米载银 ZnO无机抗菌剂还可通过释放纳米粒子诱导产生活性氧,致菌膜破损而最终引起细菌死亡。
3 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在口腔修复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口腔是一个多种微生物共存的复杂微环境,口腔修复治疗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材料的抗菌性能。银系纳米无机抗菌剂因具有抗菌谱广,生物安全性高,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近年来在口腔修复材料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现就相关研究分述如下。
3.1 印模材料
印模材料作为口腔修复中使用率最高的材料之一,在印模制取时,因直接与患者口内的唾液、血液直接接触,而成为导致医患交叉感染的重要原因。关于印模材料的消毒方法一直存在争议,最常用方法为浸泡消毒和喷雾消毒,其中浸泡消毒虽效果较好,但却会引起印模变形,从而影响模型的精确度;喷雾消毒虽然对印模的尺寸和稳定性影响较小,但其消毒效果存在争议。近年来,有学者尝试通过将抗菌剂直接加入印模材料中来发挥消毒的作用。经研究发现,添加有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均超过99%,与未经过消毒处理的普通印模材料相比,在精度上并无显著差异[26]。王丹等[27]将质量分数为2%、5%、10%的纳米载银磷酸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分别添加到藻酸盐印模材料中,经检测发现,两种无机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的物理性能均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在相同质量比下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对藻酸盐印模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优于纳米载银磷酸锆。因此,将无机载银抗菌剂添加到印模材料中能达到消毒的目的,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如何筛选抗菌剂添加在印模材料中使其抗菌性能和物理性能均达到最佳复配,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文章来源:《机械强度》 网址: http://www.jxqdzzs.cn/qikandaodu/2021/0329/539.html
上一篇:射线设备附属设备安全专用要求检测要点
下一篇:祖国庆科研为桨乘风破浪